現代經濟學新釋
編輯推薦
《現代經濟學新釋》:在實踐和思考中學習現代經濟學,現代經濟學引入中國后,被稱為西方經濟學,以區別于正統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后來細化為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以及中級微觀經濟學、高級宏觀經濟學等等。
《現代經濟學新釋》內容包括:關于經濟學的假設、政府與市場:經濟學發展的主線、尋租:“看不見的腳”踩住了“看不見的手”、價值悖論與消費者剩余、機會成本:不得不承認的現實、壟斷來自哪里、“從搖籃到墳墓”的高福利制度有什么不好、是市場在誤解,還是人在誤導、股市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嗎、奧運冠軍的報酬與勝者全得博弈、稅收是我們為文明社會所支付的代價、最有影響力的中央銀行:美聯儲……
內容推薦
現代經濟學引人中國后,被稱為西方經濟學,以區別于正統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后來細化為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以及中級微觀經濟學、高級宏觀經濟學等等,等級劃分的依據則是其包含的數學難易程度。
目錄
代序在實踐和思考中學習現代經濟學
1.現代經濟學在中國剛剛啟程
2.關于經濟學的假設
3.經濟人假設是經濟學的基本假設
4.資源稀缺是經濟學的另一個基本假設
5.什么是科斯定理?
6.政府與市場:經濟學發展的主線
7.關于外部性和公共品
8.政府調控中的市場手段
9.帕累托效率是一種理想狀態
10.帕累托效率與市場失靈
11.尋租:“看不見的腳”踩住了“看不見的手”
12.效用理論是消費者行為理論的基礎
13.效用理論的數學解釋
14.價值悖論與消費者剩余代序在實踐和思考中學習現代經濟學
1.現代經濟學在中國剛剛啟程
2.關于經濟學的假設
3.經濟人假設是經濟學的基本假設
4.資源稀缺是經濟學的另一個基本假設
5.什么是科斯定理?
6.政府與市場:經濟學發展的主線
7.關于外部性和公共品
8.政府調控中的市場手段
9.帕累托效率是一種理想狀態
10.帕累托效率與市場失靈
11.尋租:“看不見的腳”踩住了“看不見的手”
12.效用理論是消費者行為理論的基礎
13.效用理論的數學解釋
14.價值悖論與消費者剩余
15.生產理論與企業組織
16.成本分析:企業決策的基礎
17.機會成本:不得不承認的現實
18.生產與成本理論的數學描述
19.完全競爭的世界是一個價格接受者的世界
20.壟斷是不完全競爭的極端形式
21.壟斷來自哪里?
22.對壟斷理論的積極解釋
23.了解幾個壟斷組織的名詞
24.美國的反壟斷政策與實踐
25.收入分配決定于生產要素的需求與供給
26.洛倫茨曲線與基尼系數
27.再造恩格爾定律
28.奧肯的漏桶原理與所得稅抵免
29.“從搖籃到墳墓”的高福利制度有什么不好?
30.工資為什么存在差別?
31.土地與租金
32.風險是資本市場永遠不變的特征
33.資產的現值與股權風險溢價
34.托賓Q值:理論與實踐
35.風險與投機
36.理性預期與有效市場理論
37.對市場的看法
38.是市場在誤解?還是人在誤導?
39.我們離有效市場有多遠?
40.股市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嗎?
41.比較優勢原則是國際貿易的理論基礎
42.貿易保護主義不可避免
43.關于特里芬難題和布雷頓森林體系
44.托賓稅對我們的啟示
45.再論貿易保護與貿易自由
46.人口與資源限制
47.自然資源與環境保護
48.公共選擇理論和阿羅悖論
49.納什均衡與囚徒困境
50.奧運冠軍的報酬與勝者全得博弈
51.稅收是我們為文明社會所支付的代價
52.全要素生產率與丹尼森殘差
53.宏觀經濟學的研究目標和政策工具
54.GDP僅是一個統計指標?
55.總供給與總需求
56.總需求理論奠定宏觀經濟分析的基礎
57.為什么要強調經濟增長?
58.乘數作用下的投資拉動
59.持久收入理論和生命周期假說
60.關于商業周期波動理論
61.價格指數與通貨膨脹
62.貨幣與銀行的基本理論淺談
63.中央銀行與貨幣政策
64.最有影響力的中央銀行:美聯儲
65.什么是流動性?
66.流動性陷阱是否存在?
67.失業是政府要關注解決的重要問題
68.關于菲利普斯曲線
69.IS-LM模型和宏觀經濟政策(上)
70.IS-LM模型和宏觀經濟政策(中)
71.IS-LM模型和宏觀經濟政策(下)
72.古典學派的核心是價格具有彈性
73.新古典經濟學派的重要支撐在于理性預期
74.新古典綜合派是凱恩斯主義的新發展
75.盧卡斯和理性預期革命
76.關于供給學派理論與拉弗曲線
77.馬歇爾對經濟學的貢獻
78.經濟學大師弗里德曼
79.經濟學的一代宗師薩繆爾森
參考文獻
在線試讀部分章節
概念中,租金是永遠沒有供給彈性的生產要素(如土地)的報酬,它是誘使這種生產要素進入市場所必需的最小值的額外收益。后來,馬歇爾發展了租金的概念,他把短期內缺乏供給彈性的生產要素(如建筑物、機器、工具等資本品)所得的報酬稱之為“準租金”?,F在一般的標準理論教科書對租金一詞的解釋為:支付給資源所有者的款項中超過那些資源在任何可替代的用途中所得到的款項中的那一部分,也即超過機會成本的收入。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不需要吸引資源用于特定用途的一種分配上不必要的支付款項。然而,在眾多關于“尋租理論”的文章中,其分析是建立在對租金的下述定義之上的:租金是由于不同體制、權力和組織設置而獲得的額外收益。而在我國比較權威的定義則是,由于某種天然的或人為的社會原因,使物品的供給量擴大受到限制,從而使市場價格穩定地高于成本而形成的一種長期的超額利潤或要素的超額收入。
現代研究發現,政府的政策干預和行政管制,如進口配額、生產許可證發放、價格管制,乃至特定行業的特殊管制,包括對從業人員數量的限制等,都可以造成人為的稀缺,從而也會形成超額收入。因此,現在使用的租金概念就進一步擴大到包括公共權力對經濟活動干預或管制所形成的超額收益。
同樣,對于尋租也有多種定義,布坎南等人認為“尋求租金一詞是要描述這樣一種制度背景化的行為:在那里,個人竭盡努力使價值最大化造成了社會浪費,而沒有形成社會剩余”。他們把尋租描述為人們憑借政府保護進行的尋求財富轉移而造成的浪費資源的活動,即一個人在尋租,說明了這個人在某事上進行了投資,被投資的這種事情實際上沒有提高,甚至降低了生產率,但卻確實給投資者帶來了一種特殊的地位或壟斷權利而提高了投資者的收入,租金也就是由此所得的收人。因此,柯蘭得爾給尋租下的定義是為了爭奪人為的財富轉移而浪費資源的活動。而克魯格則認為尋租是為了取得許可證和配額以獲得額外收益而進行的疏通活動。
……
《現代經濟學新釋》:在實踐和思考中學習現代經濟學,現代經濟學引入中國后,被稱為西方經濟學,以區別于正統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后來細化為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以及中級微觀經濟學、高級宏觀經濟學等等。
《現代經濟學新釋》內容包括:關于經濟學的假設、政府與市場:經濟學發展的主線、尋租:“看不見的腳”踩住了“看不見的手”、價值悖論與消費者剩余、機會成本:不得不承認的現實、壟斷來自哪里、“從搖籃到墳墓”的高福利制度有什么不好、是市場在誤解,還是人在誤導、股市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嗎、奧運冠軍的報酬與勝者全得博弈、稅收是我們為文明社會所支付的代價、最有影響力的中央銀行:美聯儲……
內容推薦
現代經濟學引人中國后,被稱為西方經濟學,以區別于正統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后來細化為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以及中級微觀經濟學、高級宏觀經濟學等等,等級劃分的依據則是其包含的數學難易程度。
目錄
代序在實踐和思考中學習現代經濟學
1.現代經濟學在中國剛剛啟程
2.關于經濟學的假設
3.經濟人假設是經濟學的基本假設
4.資源稀缺是經濟學的另一個基本假設
5.什么是科斯定理?
6.政府與市場:經濟學發展的主線
7.關于外部性和公共品
8.政府調控中的市場手段
9.帕累托效率是一種理想狀態
10.帕累托效率與市場失靈
11.尋租:“看不見的腳”踩住了“看不見的手”
12.效用理論是消費者行為理論的基礎
13.效用理論的數學解釋
14.價值悖論與消費者剩余代序在實踐和思考中學習現代經濟學
1.現代經濟學在中國剛剛啟程
2.關于經濟學的假設
3.經濟人假設是經濟學的基本假設
4.資源稀缺是經濟學的另一個基本假設
5.什么是科斯定理?
6.政府與市場:經濟學發展的主線
7.關于外部性和公共品
8.政府調控中的市場手段
9.帕累托效率是一種理想狀態
10.帕累托效率與市場失靈
11.尋租:“看不見的腳”踩住了“看不見的手”
12.效用理論是消費者行為理論的基礎
13.效用理論的數學解釋
14.價值悖論與消費者剩余
15.生產理論與企業組織
16.成本分析:企業決策的基礎
17.機會成本:不得不承認的現實
18.生產與成本理論的數學描述
19.完全競爭的世界是一個價格接受者的世界
20.壟斷是不完全競爭的極端形式
21.壟斷來自哪里?
22.對壟斷理論的積極解釋
23.了解幾個壟斷組織的名詞
24.美國的反壟斷政策與實踐
25.收入分配決定于生產要素的需求與供給
26.洛倫茨曲線與基尼系數
27.再造恩格爾定律
28.奧肯的漏桶原理與所得稅抵免
29.“從搖籃到墳墓”的高福利制度有什么不好?
30.工資為什么存在差別?
31.土地與租金
32.風險是資本市場永遠不變的特征
33.資產的現值與股權風險溢價
34.托賓Q值:理論與實踐
35.風險與投機
36.理性預期與有效市場理論
37.對市場的看法
38.是市場在誤解?還是人在誤導?
39.我們離有效市場有多遠?
40.股市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嗎?
41.比較優勢原則是國際貿易的理論基礎
42.貿易保護主義不可避免
43.關于特里芬難題和布雷頓森林體系
44.托賓稅對我們的啟示
45.再論貿易保護與貿易自由
46.人口與資源限制
47.自然資源與環境保護
48.公共選擇理論和阿羅悖論
49.納什均衡與囚徒困境
50.奧運冠軍的報酬與勝者全得博弈
51.稅收是我們為文明社會所支付的代價
52.全要素生產率與丹尼森殘差
53.宏觀經濟學的研究目標和政策工具
54.GDP僅是一個統計指標?
55.總供給與總需求
56.總需求理論奠定宏觀經濟分析的基礎
57.為什么要強調經濟增長?
58.乘數作用下的投資拉動
59.持久收入理論和生命周期假說
60.關于商業周期波動理論
61.價格指數與通貨膨脹
62.貨幣與銀行的基本理論淺談
63.中央銀行與貨幣政策
64.最有影響力的中央銀行:美聯儲
65.什么是流動性?
66.流動性陷阱是否存在?
67.失業是政府要關注解決的重要問題
68.關于菲利普斯曲線
69.IS-LM模型和宏觀經濟政策(上)
70.IS-LM模型和宏觀經濟政策(中)
71.IS-LM模型和宏觀經濟政策(下)
72.古典學派的核心是價格具有彈性
73.新古典經濟學派的重要支撐在于理性預期
74.新古典綜合派是凱恩斯主義的新發展
75.盧卡斯和理性預期革命
76.關于供給學派理論與拉弗曲線
77.馬歇爾對經濟學的貢獻
78.經濟學大師弗里德曼
79.經濟學的一代宗師薩繆爾森
參考文獻
在線試讀部分章節
概念中,租金是永遠沒有供給彈性的生產要素(如土地)的報酬,它是誘使這種生產要素進入市場所必需的最小值的額外收益。后來,馬歇爾發展了租金的概念,他把短期內缺乏供給彈性的生產要素(如建筑物、機器、工具等資本品)所得的報酬稱之為“準租金”?,F在一般的標準理論教科書對租金一詞的解釋為:支付給資源所有者的款項中超過那些資源在任何可替代的用途中所得到的款項中的那一部分,也即超過機會成本的收入。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不需要吸引資源用于特定用途的一種分配上不必要的支付款項。然而,在眾多關于“尋租理論”的文章中,其分析是建立在對租金的下述定義之上的:租金是由于不同體制、權力和組織設置而獲得的額外收益。而在我國比較權威的定義則是,由于某種天然的或人為的社會原因,使物品的供給量擴大受到限制,從而使市場價格穩定地高于成本而形成的一種長期的超額利潤或要素的超額收入。
現代研究發現,政府的政策干預和行政管制,如進口配額、生產許可證發放、價格管制,乃至特定行業的特殊管制,包括對從業人員數量的限制等,都可以造成人為的稀缺,從而也會形成超額收入。因此,現在使用的租金概念就進一步擴大到包括公共權力對經濟活動干預或管制所形成的超額收益。
同樣,對于尋租也有多種定義,布坎南等人認為“尋求租金一詞是要描述這樣一種制度背景化的行為:在那里,個人竭盡努力使價值最大化造成了社會浪費,而沒有形成社會剩余”。他們把尋租描述為人們憑借政府保護進行的尋求財富轉移而造成的浪費資源的活動,即一個人在尋租,說明了這個人在某事上進行了投資,被投資的這種事情實際上沒有提高,甚至降低了生產率,但卻確實給投資者帶來了一種特殊的地位或壟斷權利而提高了投資者的收入,租金也就是由此所得的收人。因此,柯蘭得爾給尋租下的定義是為了爭奪人為的財富轉移而浪費資源的活動。而克魯格則認為尋租是為了取得許可證和配額以獲得額外收益而進行的疏通活動。
……